顾超中(1914年-1998年),中国作家、小说家。他从1930年代起开始创作,1950年代后期成为一名职业作家。他的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說,他的創作風格有濃厚的地方色彩,為當時新兴的小说运动(或称第三个文前)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他曾两度获得过中国国家文学奖,并且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。[1]
顾超中生于浙江省永康县一个农民家庭,1935年考入杭州第一师范学校,在读书期间开始写作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他曾参与过一些抗日活动,但未能取得什么成果,因而参加了国共冲突的最后一役——第二次国共内战。他在1952年被选入中国作家协会杭州分会,1954年调往上海,并于1956年成为第一个职业作家的身份。[2]
1960年代,顾超中的作品开始受到广泛关注,其中最著名的有《风铃》和《红岩》两部小说。前者以其新颖、奇特的故事情节及独特的人物形象而闻名;后者则更为人所知,曾被改编成电影。[3]
顾超中还参与了过一些社会活动,他在1979年与中国作家协会杭州分会负责人、著名小说家黄少谷等人一起组建了浙江省作家协会,并且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。他曾两度获得过国家文学奖,分别为1985年的“文新奖”和1990年的“第四届中国平安文艺奖”。[4]
顾超中在1998年9月10日去世,但他的作品仍被后世所喜爱。他在生前写了数十部作品,其中包括《风铃》、《红岩》、《春秋大梦》等,这些作品展现出了他对小说创作的深厚造诣。[5]
顾超中是中国作家界的一位重要人物,他的创作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,体现了其对当时新兴的小说运动的贡献。他的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說,其中《风铃》和《红岩》两部小说最为人所知。[6]
顾超中生前参与过一些社会活动,他曾是中国作家协会杭州分会负责人,并且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。他在1960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,后来他又获得了两次国家文学奖。[7]